目的
总结第1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
趾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 月,收治7例重物砸伤致(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32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5~10 d,平均7 d。(足母)趾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末节趾骨外露3例,甲床坏死伴骨外露1例,(足母)趾腓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例,(足母)趾背侧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创面范围3.5 cm × 2.5 cm~4.5 cm × 4.5 cm。应用大小为4.0 cm × 2.5 cm~5.0 cm × 5.0 cm的第1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植皮修复。 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软,外形无臃肿。术后6个月按照神经感觉恢复标准评定,皮瓣感觉S1~S3,植皮区感觉S1~S2。患者第1趾蹼均遗留轻度瘢痕,患足功能良好。 结论第1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具有供区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的优点,适合任何分型的第1跖背动脉。
Citation:
沈小芳,糜菁熠,芮永军,寿奎水,赵刚,田建. 第一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2, 26(10): 1272-1273. doi: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3 胡勇, 王增涛, 李淑媛, 等. 跖底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母)
趾皮肤缺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9): 805-806, 808.
|
2. |
5 赵风林, 李宗宝, 王文德, 等. 应用(足母)
趾侧腹皮瓣修复第1、2足趾创面13例. 解剖与临床, 2006, 11(5): 338-339.
|
3. |
8 陈玉兵, 徐永清, 陆声. 改进第一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
趾缺损创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 32(1): 69-70.
|
4. |
吴农欣, 徐永清, 李军, 等. 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研究与初步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 21(4): 363-366.
|
5. |
杨晓东, 刘杨武, 杨锦, 等.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 12(8): 761-765.
|
6. |
王先成, 乔群, 戚可名, 等. 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1(2): 101-103.
|
7. |
徐永清, 钟世镇, 徐达传. 第一趾蹼间结构层次与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手外科杂志, 1999, 15(1): 50-52.
|
8. |
张世明, 徐达传, 顾玉东, 等. 链型皮瓣的血管基础及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 22(1): 13-16.
|
- 1. 3 胡勇, 王增涛, 李淑媛, 等. 跖底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母)
趾皮肤缺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9): 805-806, 808.
- 2. 5 赵风林, 李宗宝, 王文德, 等. 应用(足母)
趾侧腹皮瓣修复第1、2足趾创面13例. 解剖与临床, 2006, 11(5): 338-339.
- 3. 8 陈玉兵, 徐永清, 陆声. 改进第一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
趾缺损创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 32(1): 69-70.
- 4. 吴农欣, 徐永清, 李军, 等. 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研究与初步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 21(4): 363-366.
- 5. 杨晓东, 刘杨武, 杨锦, 等.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 12(8): 761-765.
- 6. 王先成, 乔群, 戚可名, 等. 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21(2): 101-103.
- 7. 徐永清, 钟世镇, 徐达传. 第一趾蹼间结构层次与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手外科杂志, 1999, 15(1): 50-52.
- 8. 张世明, 徐达传, 顾玉东, 等. 链型皮瓣的血管基础及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 22(1):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