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Get Citation

近15年来,我院对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987例,其中胆管损伤9例。收治院外胆囊切除损伤胆管5例,协助他院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LC)损伤胆管3例,共17例,男8例,女9例; 年龄37~68岁,均有结石性胆囊炎病史,病程为1~25年,平均7年。单纯性胆囊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合并胆道探查2例,LC中转开腹3例; 再次手术最早13 d,最晚为术后35 d。损伤类型: 胆管误扎6例,胆管横断加缝扎5例,胆管撕裂伤5例,胆管缝闭后因梗阻破裂1例。再手术胆道修补T管引流7例,胆肠吻合10例; 治愈15例,因严重肝功能衰竭及感染败血症、休克死亡2例。
  讨论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误伤或误扎造成胆道梗阻而需再次剖腹,教训极为深刻。本报道中17例胆囊切除时误伤或误扎胆管,其主要原因有: ①术者技术欠熟练,对肝、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动脉及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熟悉或过于自信,术中追求速度,一时疏忽大意; ②切口选择不当,片面追求小切口,手术视野暴露差,胆囊动脉变异,出血时盲目钳夹、缝扎止血,将胆管误扎或误伤; ③对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三者关系辨认不清时或结扎胆囊管时过度牵拉胆囊,胆总管成角,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误扎胆管; ④术中麻醉欠佳,患者躁动或血压不稳,为了尽快结束手术,还未分清胆囊管和胆总管就盲目切管结扎,将胆管误扎。本报道中13例胆囊切除术后2 d出现进行性黄疸,未想到是胆管误扎或误伤。最早术后第13天行胆道探查,最晚术后35 d才行胆道探查。有1例术后13 d切口裂开、流出混浊绿色液体时才急行剖腹探查。因此,应重视防治这种损伤。根据本报道的病例之经验及教训,结合文献,提出以下要点: ①严格掌握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对非结石性胆囊炎及急性胆囊炎病程超过72 h、正值炎症水肿严重时,最好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感染后再行胆囊切除,对粘连、炎症严重者可先行胆囊引流或大部切除手术。②要求术中良好麻醉,忌在麻醉差、光源照明不好及手术视野暴露欠佳的情况下手术。③要认清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认准三管,忌盲目钳夹、缝扎止血。要辨清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分清三者关系后才能结扎离断,不要过分牵拉胆囊,过度牵拉胆囊易造成胆总管成角,造成误扎[1]。④要坚持手术规范化,不要勉强操作,胆管解剖变异复杂,在充血水肿、炎症粘连及经验局限的情况下手术要谨慎,手术医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境界,充沛的体力,避免疲劳操作,主刀与助手要通力合作,默契配合。⑤胆囊切除术毕,在清洁术野时要用干白纱布轻擦,观察有无黄染,术中发现有胆管损伤或可疑损伤时应保持良好心态,不应急躁,可请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包括请外院医生会诊处理,避免处理不当; 关腹后转院比术中会诊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LC发现有胆管损伤,要中转开腹手术处理,本报道中外院会诊病例处理满意。⑥术中偶遇凶猛出血时不能慌乱,应沉着面对,用术者左手食指伸入Winslow孔,拇指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上下压与食指合拢,紧压进肝方向的血流,吸尽积血,找准出血处,钳夹结扎或缝合; 对嵌顿在胆囊管或壶腹部结石及肿大之胆囊,妨碍Calot三角解剖时,应先推开或取出结石,或穿刺排除部分胆汁。认清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三管的关系后再结扎切除胆囊管。⑦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要高度怀疑胆管损伤,适时进行B超、CT、MRI、ERCP及化验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胆管损伤超过48~72 h者,正值炎症反应期,不宜根治性再手术,有胆瘘者应充分引流,若是梗阻性黄疸,对症治疗等炎症控制,胆管扩张增厚,择期手术为佳。⑧再手术应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患者全身及局部状态,选择修补、吻合或内引流术式[2]。⑨首次或再手术之围手术期都应加强保肝、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力争杜绝再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蔚蓝, 钱章选, 孙海明.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高危险因素及对策 [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8; 20(2):138
2 张英宝.  医院性胆管损伤12例报道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7; 14(5):622

Citation: 谢扬信,徐成君,谢芳. 胆囊切除误伤胆管17例报道.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2009, 16(3): 237-. doi: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