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对77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治疗,按姜洪池脾损伤四级分类法: Ⅰ级8例,Ⅱ级41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附加脾动脉结扎术6例。结果 死亡4例; 2例并粘连性肠梗阻。获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仅4例儿童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无1例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PSI)。结论 根据脾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采用两种以上的联合保脾术式,对控制伤脾出血及保留脾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表现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即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36例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首次CT及伤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多数首次CT检查,可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24~72小时。结论: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首次CT检查多有异常,但无颅内血肿者,应在24~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以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不至贻误诊治。
目的:分析地震灾害中颅脑外伤合并眼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难点,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绵阳地区颅脑外伤合并眼伤96例的疾病资料,以及早期处理方案和效果。结果:颅脑外伤合并的眼伤中钝挫伤比例高(99.5%),昏迷患者容易忽视眼部损伤。结论:在生命抢救后的功能抢救阶段及时检查眼部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挽救视功能;根据灾情整合眼科医疗资源,利用原有团队建制,有利于提高医院对大规模灾情的紧急应对效率。
目的:探讨对合并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小硬脑膜窗口显露预防急性脑膨出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合并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126例,均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67例行小硬脑膜窗口显露的方式进行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的硬脑膜切开进行清除血肿清除术。结果: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对照组(Plt;0.05),治疗组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小硬脑膜窗口显露是预防急性脑膨出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外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首先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的损伤脏器和类型,进行腹腔镜下处理,处理困难或无效时及时中转开腹。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均明确诊断。10例开放性腹部外伤中,胃破裂伤2例,肝裂伤2例,脾破裂1例,小肠破裂伤2例,大网膜损伤1例,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单纯腹壁裂伤1例。26例闭合性腹部外伤中,胃破裂2例,肝破裂7例,脾破裂12例,小肠破裂2例,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单纯腹膜后血肿2例。于腹腔镜下行缝合、修补、电凝、明胶海绵止血等治疗20例(55.6%),10例(27.8%)未做特殊处理,6例(16.6%)中转开腹。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为55~1 800 ml(平均520 ml),手术时间为60~186 min(平均128 min)。 所有病例均放置腹腔引流2~5 d(平均3 d),住院时间3~16 d(平均9 d)。全组均无气腹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诊治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诊断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大部分病例还可在腹腔镜下达到诊治一体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