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Keyword
"退出" 3 results
-
目的:调查我院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和转HD治疗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腹膜透析患者在我院死亡14例,转HD治疗 2 6例;查阅40例患者在我院的完整病历资料,调查其死亡及转HD治疗的原因及感染病原菌、营养等指标。结果: 14例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出血,均占(29%,4/14)。643%(9 / 14)的死亡患者HBlt;90 g/L,ALBlt;30 g/l;71.4%(10 / 14)的腹膜透析死亡患者合并钙磷失调。 26例腹膜透析患者转HD的首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别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50%,13/26)和透析液引流不畅(42%,11/26)。72.7%透析液引流不畅的腹透患者经影像学诊断漂管,27.3%患者为拔管手术证实网膜堵塞管口。结论: 1.肺部感染性疾病合并合并心脑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全身营养状况不良,钙磷失调有关。 2.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为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转HD治疗的主要原因。 3.因透析液引流不畅而拔管为转HD治疗的第二位原因,漂管和网膜阻塞管口为透析液引流不畅的原因。
Release date:2016-09-08 10:0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多次异位到颈内静脉时的有效复位方法。
方法收集2014年3月-12月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到颈内静脉3次以上的患者17例,对其首先按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仍不能成功复位,则采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以利用血液流向和重力作用,将异位的导管调整至正常位置。
结果17例患者先采用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均不成功。改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进行复位,一次复位成功16例,成功率为94.11%;二次复位成功率达100%。
结论PICC置管联合血管超声,能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异位颈内静脉,采用常规复位方法3次,均不能成功复位时,采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可有效纠正导管头端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送管所致静脉并发症。
Release date:2016-11-23 05:46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尾帽退出患者资料,为临床医生认识该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6例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发生尾帽退出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32~82岁,平均5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ⅠB型1例,ⅡB型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mer分型,ⅡA型1例,Ⅴ型 1例;术中透视及术后首次X线片证实尾帽与主钉均锁紧无间隙;尾帽与螺旋刀片静态锁定4例,动态锁定2例。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于内固定术后2周、初次发现尾帽退出后2周、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内固定术后2周GAD-7评分2~7分,平均4.8分,正常2例、轻度焦虑4例;初次发现尾帽退出后2周GAD-7评分4~12分,平均8.2分,正常1例、轻度焦虑3例、中度焦虑2例;末次随访时GAD-7评分0~4分,平均2.0分,均为正常。末次随访时尾帽退出高度为3.6~10.0 mm,平均6.77 mm;尾帽均部分留存于主钉内,无完全脱出者;行内固定物保留4例,内固定物取出治疗2例。6例患者均未出现患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内固定失效、骨折延迟愈合、再次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4~98分,均获优。结论 尾帽退出是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机械松动的罕见形式,当其发生时可加重患者焦虑程度,但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处理方法。
Release date:2023-02-13 09:57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