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s
Keyword
  • Title
  • Author
  • Keyword
  • Abstract
Advance search
Advance search

Search

find Keyword "静脉输液" 16 results
  • β-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速度对局部皮肤损害的影响

    目的 探究β-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的最佳速度,以期减少局部皮肤损害,为其临床输液护理提供最佳方案。 方法 将2010年2月-8月经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的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给予不同输液速度(按照等差数列形式)以观察记录其局部皮肤损害的情况。 结果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其症状全部随时间而消失;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例症状随时间而消失;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4例症状随时间而消失;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0%,3例症状随时间而消失。经χ2检验,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β-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速度对局部皮肤的损害有较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输液速度越快,对局部皮肤的损害越大。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速度应缓慢,以15~20滴/min为宜。

    Release date:2016-09-07 02:33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Survey on the Awareness of Knowledge about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Clinical Nurses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方法 2011年8月,自制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的调查问卷,利用护士参加医院集体培训的机会对15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 70.3%的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知识主要来源于医院培训,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内涵认识欠全面。② 44.2%护士对留置针的规范化固定及冲、封管方法了解不充分,仅约1/3的护士了解留置针A-C-L维护法,规范维护管理知识掌握不充分。③ 护士对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认识欠深入,认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患者的血管有关(静脉炎占78.5%,渗出占83.5%,导管堵塞占81.0%)。④ 9%的护士发生针刺伤后不能正确处理,护士对针刺伤原因认识清晰,处理方法还需加强培训。 结论 临床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欠全面性、系统性和专业性,需要对护士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才能使临床护士全面掌握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促进静脉输液治疗规范化和专业化,有效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Release date:2016-09-08 09:12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静脉输液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方法 对2009年1-12月某妇女儿童医院静脉输液操作考核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静脉输液操作考核92人次,存在操作错误73人次(79.35%),其中违反无菌原则占50.00%;未正确执行查对制度占20.41%。存在的问题与考核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婚姻、学历、所在科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结论 加强静脉输液中无菌观念、查对制度的执行,规范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是保证护理质量及患者医疗安全的关键。

    Release date:2016-09-08 09:26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推行分组工作模式的探讨

    【摘要】 目的 探索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工作方法及模式。 方法 2009年1月以来,对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推行分组工作模式,将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分成督导组、教育组、操作培训组、科研组、信息组,并相应界定各自职责,协力开展工作。 结果 通过开展分组工作后,小组成员工作目的明确,职责分明,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了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小组成员自身专业提升,同时也推进了小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根据成员自身的优势及特点,采用分组工作模式,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实践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策略。

    Release date:2016-09-08 09:51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皮肤病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

    目的:提高皮肤病患者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评估皮肤病患者皮肤及血管情况,对输液方法进行改进。结果:皮肤病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结论:针对皮肤病患者的皮肤、血管情况,改进静脉输液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ease date:2016-09-08 10:04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品管圈活动在防止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配伍禁忌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防范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禁忌发生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于2012年10月创建QCC活动小组,针对药物配伍中发生的问题,通过加强护士培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强化管理督导等方法,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 结果实施QCC活动前药物配伍禁忌发生率为0.5%,实施QCC活动后无药物配伍禁忌事件发生。 结论QCC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对药物配伍禁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制度的执行率,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保证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Release date: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大型医院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的研究

    目的探索大型医院中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的作用与意义,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于2012年1月启动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对综合科9个科室的静脉输液治疗进行静脉输液知识技能培训、制定相关制度与规范、感染控制、质量控制、开展科研设计等综合管理。评估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后(2013年1月-12月)患者的满意度,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效等相关情况。 结果开展后(2013年1月-12月)与开展前(2011年1月-12月)相比,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外周静脉炎、静脉渗出、输液感染以及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严重外渗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开展前明显降低(P<0.05);临床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效也有所提高。 结论超大型医院中成立科级静脉管理执行小组在临床、教学及科研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为专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探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Release date: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前馈控制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8月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试验组实行输液港质量前馈控制。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在输液港局部感染、输液不畅、完全堵管以及药液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输液港质量管理实施前馈控制,降低了输液港相关并发症,提高了输液港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ease date: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病房开展“静脉输液安全周”活动的效果与体会

    目的总结消化内科病房开展“静脉输液安全周”活动的效果。 方法2014年3月开展以提高静脉输液水平与质量为主题的“静脉输液安全周”活动,通过学习、演练、考核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各选择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0例患者就开展安全周活动前后输液方式构成差异、针刺伤发生率、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静脉炎、药液外渗/渗出)、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静脉输液安全周”活动前后其患者输液方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非计划拔管情况均明显下降,与活动开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病房开展“静脉输液安全周”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确保静脉输液安全。

    Release date: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 Numeric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ffect of the Ratio of Long Axis to Short Axis of Upright Polypropylene Infusion Bag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ratio of long axis to short axis (RLS) of upright polypropylene infusion bag on discharging process and to search the best RLS. Aiming at five different RLS (1.5:1, 2:1, 3:1, 4:1 and 5:1, respectively) with the volume of 100 mL, 250 mL and 500 mL, respectively,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distribution, emptying rate, drugging space and steadiness coefficient, etc. For the bags of the same volume, emptying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RLS, but the steadiness coeffici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RLS. The specific increasing amplitude of emptying rate and decreasing range of steadiness coefficient were as follows: 20% and 49% for 100mL infusion bag, 9% and 51% for 250 mL infusion bag, and 11% and 46% for 500 mL infusion bag, respectibvely, when RLS increased from 1.5:1 to 5:1.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increasing amplitude of the emptying rate is remarkably less than the decreasing range of the steadiness coefficient. By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both emptying rate and steadiness coefficient, lower RLS is recommended for upright polypropylene infusion bag.

    Release date: 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2 pages Previous 1 2 Next

Format

Content